
愿以寸心報華夏
來源:
泰安地勘院
作者:
王寧
發(fā)布時間:
2021-07-05
瀏覽量:
每次行走于上海新天地的繁華之中,都可以看到那一座建筑,那一幢歷經(jīng)百年風雨的石庫門建筑——中共一大會址——她仿佛是一位歷經(jīng)滄桑的老人,向每一個前來瞻仰的人娓娓道來那一段崢嶸的歲月;又仿佛是一位少年,用明媚而充滿好奇的雙眸,凝望著這個繁榮而嶄新的時代。歷史、現(xiàn)代和未來在這里奇妙地匯合,是時代的印跡,更是不能忘卻的紀念。
走進一大會址,看著那一份珍貴的《共產(chǎn)黨宣言》首個中文譯本、李大釗用過的打字機、第一次參加會議時的珍貴照片,聽講解員講述那些過去的令人動容的革命故事……
歷史的卷軸隨著講解的深入徐徐展開,1921年7月23日晚,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13名代表齊聚在這里,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就在這座石庫門里的一間客廳內(nèi)正式開幕。7月30日晚,因為特務(wù)的泄密,代表們分批轉(zhuǎn)移到浙江嘉興南湖,在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。
猶記得電影《建黨偉業(yè)》中的那個場景:當時,王會悟如平常江南女子那樣,身著一身旗袍,撐著油紙傘,坐在畫舫船頭,遙望著平靜的湖面。其實,她當時承擔著重要的警戒任務(wù),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,里面的代表將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麻將用作打掩護的道具。船艙外湖水如鏡,山河如畫,船艙內(nèi)則是激烈的思想碰撞,代表們的每句話都有可能改變中國未來的航向。
在陽光普照下安靜地聽著這段歷史的我們,很難想象在這寥寥幾句話之中,前輩們當時面對著的是怎樣的危險——在那個戰(zhàn)火紛飛的時期,在那個內(nèi)憂外患的年代,他們抗住了所有的困難,繼續(xù)著革命的腳步。就是這樣十三個星星的火種,成為了燎原的開端,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篇章。
而今,那艘小而破舊的船帆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南湖中,但是它賦予的“紅船”精神,卻從那時起,揚帆起航——“紅船”的紅,并不是因為其船身的顏色,而是它所承載的紅色精神血脈。那是開天辟地、敢為人先的首創(chuàng)精神;那是堅定理想、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;那是立黨為公、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。
我的耳畔仿佛傳來了那遠方的聲音,他們呼喚著革命,呼喚著信仰,呼喚著理想,呼喚著創(chuàng)新,呼喚著新的希望……新的中國,永遠不再是待宰的羔羊!
“為了你們不再流離失所,人人都能當家作主,為了讓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,為了人人都受教育,少有所教、老有所依,為了中華民富國強,為了民族再造復(fù)興,我愿意奮斗終生!”他們懷揣著憂患之心,在此立下強國之志。
那些前輩們所期待的場景不正在我們身邊慢慢實現(xiàn)嗎?
你們看到了嗎?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,在黨的正確領(lǐng)導(dǎo)下,我們沒有害怕、我們沒有退縮、我們沒有被困難打倒。
你們看到了嗎?就在今年,就在那次會議過去的一百年的今天,我國脫貧攻堅戰(zhàn)取得了全面勝利,讓人們不在苦苦地掙扎在貧困的泥淖中不能自拔。
你們看到了嗎?我們有那么多像你們那樣優(yōu)秀的青年人,投入到建設(shè)社會主義的事業(yè)中,他們讓神舟飛天、嫦娥探月,讓蛟龍入水,使天河運轉(zhuǎn)……
百年的苦難輝煌,百年的風雨兼程,理想的信念之火一經(jīng)點燃,便永遠也不會熄滅。這盛世,如你們所愿。
走出一大會址,市井的嘈雜又撲面而來,在這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,那些鏗鏘的語句仍在耳邊回響——“共產(chǎn)黨萬歲!第三國際萬歲!共產(chǎn)主義——人類的解放者萬歲!”這是從“紅船”上下來后代表們壓低聲音呼喊的口號,也正是他們的努力,讓站在紅旗下的我們,可以大聲地吶喊出心中的信仰——
看萬山紅遍,層林盡染,漫江碧透,百舸爭流。
憶往昔崢嶸歲月,愿以寸心報華夏;百年恰是風華茂,且將歲月寄山河!
友情鏈接
相關(guān)鏈接
Copyright © 2024- 版權(quán)所有:中國冶金地質(zhì)總局山東正元地質(zhì)勘查院 | 網(wǎng)站建設(shè):中企動力 濟南 備案號: 魯ICP備06028004號-1